首页
首页
学术活动
外国语学院教师发展共同体系列活动(二) ——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27  作者:外国语学院

3月26日,我院教师发展共同体系列活动第二期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特邀长安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崔慎之副教授,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实践”主题,为我院教师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启发深远的专题分享。分享会由副院长马瑛主持学院各系部90余位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分享中,崔慎之首先结合《新文科建设宣言》,深入解读了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她指出,新文科的本质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高校课程建设需从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入手,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她详细讲解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八大核心要素,包括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特点、课程目标、学情分析、真实问题、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并结合自身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教学经验,分享了课程创新的具体做法。  

在课程思政部分,崔慎之强调,高校课程应肩负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即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理论的创新者和中国未来的开创者。她结合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思政内容自然地嵌入专业课程,助力学生价值观塑造与综合素质提升。  

在教学方法探索方面,崔慎之介绍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式学习、问题驱动教学等创新模式,并强调,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同时,她提出,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包括学情反思、教情反思等,并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并不等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依然重要。  

关于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崔慎之副认为,考核应具备全过程、多主体、多维度、量化、质性、可得性等特征,以确保考核结果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推动学生的持续进步。

马瑛在总结发言中,对崔慎之副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本次讲座既有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前沿理论,也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院教师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她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创新,探索更优的课程建设模式并邀请教师们持续关注、踊跃参与,共同推动学院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专家简介

崔慎之 副教授、长安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新闻学专业建设责任教授,陕西省一流课程负责人、陕西省科教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专家,媒体人。

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标兵、陕西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长安大学教学成果奖等二十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百余人。

主创的各类节目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奖、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陕西新闻奖、陕西广播影视奖等三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