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至28日,我院在北校区223报告厅隆重举办为期四天的教师发展周(第六期)。本次活动的核心议题聚焦新时代外语前沿研究与外语教师发展,旨在通过深入研讨与交流,推动外语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与专业发展。
傅敬民教授第一讲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观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翻译教育教学的本质,并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翻译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他强调,新时代下的翻译教育教学应坚守传统翻译文化的精髓,同时勇于创新,以中国翻译教育的现实为基础,放眼全球翻译教育的发展,积极应对挑战,寻求中国特色翻译价值观与世界普遍翻译教育理念的和谐统一,为丰富全球翻译教育内涵做出积极贡献。在第二讲中,傅教授针对翻译误区与翻译教师的素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享了自己在应用翻译研究方面的前沿选题,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
傅敬民教授讲座和研讨
工作坊指导研讨
夏登山教授首先对外语教育的挑战与改革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指出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改革方向应从提升语言技能转向学科专业建设,并逐步向思政教育与国家战略服务以及回应社会、满足发展需求的方向迈进。同时进一步提出,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应从加强专业内涵与复合专业建设、培养多元能力(如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国际传播能力等)以及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入手,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与使命。在第二讲中,夏教授围绕历史语用学的范式演变、方法更新与学科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并以问候行为的演变为例进行了生动阐释,强调了学术研究在创新、知识生产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夏登山教授讲座和研讨
何卫华教授以“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与‘希望的资源’”为题,深入探讨了文化研究的内涵、悲剧的概念定义以及文学批评的理解等方面。何教授指出,文化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学批评,更是一种揭示大众文化形式与实践中意识形态机制的重要工具。并且,他还详细阐述了悲剧的两个层面定义以及“情感结构”、“可知共同体”与文学批评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何教授以张潮《幽梦影》中关于不同人生阶段读书的领悟为引,鼓励与会成员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与发展。
何卫华教授讲座和研讨
金海娜教授则围绕视听翻译研究进行了深入讲解,详细介绍了影视翻译的理论、方法以及前沿趋势。例如,影视翻译包括字幕翻译、配音翻译、解说翻译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加深了大家对这一领域的认知与理解。金教授的讲座不仅为与会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也为视听翻译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二讲以“影视翻译与中国影视走出去”为主题,金教授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译制电影的历史脉络,深入剖析了中国影视在国际市场中的出口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她还对当前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解读。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大家对中国影视“走出去”战略的认识,更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指导。
金海娜教授讲座和研讨
志愿者团队
本次发展周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深入探讨了外语领域的前沿研究,并聚焦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四位资深专家的悉心指导与慷慨分享,极大地激发了我院教师们对学术研究价值的深刻理解,收获了本院师生以及兄弟院校同仁的广泛赞誉和一致认可。这次交流不仅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使在场师生得以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更为我院教师提供了明晰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向、解决研究难题、提升学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我们热切期待下一次的发展周能够展现更为深厚的学术内涵、更为宏大的规模以及更为卓越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我院师生在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与提升!
傅敬民 教授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翻译》主编。兼任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社会翻译专委会名誉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应用翻译研究专委会会长等社会团体职务。主要从事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研究兴趣涉及应用翻译理论、翻译批评、社会翻译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1项,主持完成其他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教程等著述20余部,其中包括专著《译学荆棘》,《圣经汉译文化资本解读》,译著《当代翻译理论》、《翻译模因论》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等荣誉称号。
何卫华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文研究》副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世界文学与文艺理论专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世界族裔文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和族裔文学等领域的研究。在European Review、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Neohelicon、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文艺理论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等国内外刊物和报纸发表论(译)文80余篇,主编有《拉丁美洲与加勒比研究智库丛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1部,译著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项目多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金海娜 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翻译、翻译史、电影史、跨文化传播。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电影翻译通史”首席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Babel、Perspectives、《中国翻译》《当代电影》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中国无声电影翻译研究》等著作1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电影外译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影视文化论稿(英文版)”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术兼职包括中广联影视译制与传播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Journal of Chinese Film Studies主编、劳特里奇Routledge Studies in Chinese Cinemas丛书总主编,以及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 Journal of Specialized Translation等多家SSCl和A&HCI期刊的客座主编、编委或顾问。金海娜教授影视翻译实践成果丰硕,曾翻译、译审过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包括《满江红》《阿凡达•水之道》等。
夏登山 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是语言学和翻译史,担任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项,在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机构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8部。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